頂端新聞記者 李佳子 實習生 公昕怡 何玉帥/圖 視頻
來一場跨國旅行需要滿足什么條件?“出發(fā)就是答案”。鄭州的“騎行阿姨”李冬菊,決心擺脫抑郁癥帶來的痛苦,于是,她在2014年踏上了騎行之路。
此前8年,她曾靠著微薄的零工收入和3000元的退休工資,行遍國內(nèi)20余城市及三大洲的12個國家。2025年4月份,李冬菊計劃從新疆出發(fā),前往中東、中亞等地,向“騎行100個國家”目標再次出發(fā)。
李冬菊在鄭州老家
婚姻變故致抑郁,騎行嘗試“自救”
李冬菊今年67歲,她用“籠中養(yǎng)尊處優(yōu)的小鳥”形容自己的前半生。44歲那年的一場婚變,讓她跌入深淵。離婚后,李冬菊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和狂躁癥,靠每天服藥穩(wěn)定病情,但強烈的藥物副作用,也同樣讓她飽受煎熬。
為走出傷痛,李冬菊嘗試過很多辦法,去美容學校學習美容、做志愿者、打游戲,“能試的我都試了,但心里的窟窿怎么也填不上。”李冬菊說。
2014年的大年初二,兒子和兒媳回了娘家,留下李冬菊獨自在家,她便騎車出門散心,往日熙攘的街道在年節(jié)中異常冷清,脆弱在那個時刻襲來。李冬菊再也忍不住,蹲在路邊大哭了一場后,一個用決心與勇氣澆灌的想法就此埋下。她想,“要好好地活著。”
此后,李冬菊開始在QQ添加各種騎行群,廣交騎友,并把第一次跨國騎行定在了東南亞。但體驗感并不好:原定的四國騎行,最后也僅去了越南。因為自行車不夠?qū)I(yè)、年老體力不佳、還與兩位同行的騎友走散了。沒什么騎行經(jīng)驗,也不懂外語,在其他騎友的幫助下,李冬菊才得以回國。
回國后,李冬菊在麗江的一家美容院,找到了一份保潔工作。一邊攢錢,一邊感受麗江的美景。打工期間沒有休息日,但由于工作十分賣力,老板準許了她每周一天的假期,李冬菊得以在休息日騎行麗江。
當保潔每月工資只有1800元,她除了給自己攢下了“旅游基金”,還給家人買了來麗江過年的機票。
李冬菊在鄭州老家
8年騎行12國,“痛并快樂著”
在接觸騎行之前,李冬菊甚至沒去過鄭州外環(huán)。第一次出國騎行的經(jīng)歷,讓她見識到世界的遼闊。李冬菊沉迷于奔赴下一個目的地,因為山與海能輕松地開解她的苦悶。
2015年初,剛攢下了錢,李冬菊就重新出發(fā)。至今,她的車轍走遍國內(nèi)20余座城市,除此之外,她從東南亞到歐洲再到大洋洲,累計騎行了國外12個國家。在澳大利亞看過成群結(jié)隊的袋鼠家族,在黑山丈量海岸線,這些新奇的感受,讓她對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熱愛。
但也曾有一些驚險事件,誤闖邊界線、險些被綁架、遭遇黑店求助大使館......最讓她難忘的,是在某次轉(zhuǎn)機中,被誤認為可疑分子。
2019年,她第一次騎行歐洲時,同行的兩位騎友因簽證被拒,臨時退出,李冬菊只能獨自從俄羅斯轉(zhuǎn)機前往塞爾維亞,由于不懂外語,交流中產(chǎn)生了誤會,她被安保人員誤認為可疑分子,隨后被關(guān)進了“小黑屋”??赊D(zhuǎn)機時間緊張,李冬菊克服本能的恐懼,強迫自己冷靜下來,趕忙拿出了提前翻譯好的紙條和機票,這才得以“脫險”。
李冬菊告訴頂端新聞記者,她對騎行如癡如醉,也是因為感受到了來自陌生人的善意。
在大洋洲,李冬菊自行車的折疊扣意外丟失,導致下坡路段十分危險,沿途又找不到配件商店。近40℃的高溫天氣下,烈日烤得她喉嚨刺痛,幾乎中暑。正當她打算前往遠處的加油站避暑時,一位路過的越野車司機觀察到了她的窘境,對方果斷騰空后備箱,安置李冬菊的自行車,并載著她前往加油站。但由于到達后,加油站已經(jīng)關(guān)門,這位司機多繞行六七十公里,將她安全送至小鎮(zhèn)上。李冬菊將隨身攜帶的中國結(jié)贈予對方表達感謝。
保留騎行的初心,拒接廣告合作
當人們認為,困頓于缺少金錢與時間的難題,而遲遲未邁出腳步時,李冬菊認為,“出發(fā)就是答案”。
每月3000元退休金和打零工的收入,如何支撐起跨國騎行?李冬菊在精打細算中摸索出一套跨國生存法則。
“要想玩兒的有品質(zhì),要靠智慧。路上很苦,也要對自己好一點。”在歐洲,去超市買半只烤雞、生菜和沙拉醬,自己拼出成本更低廉的漢堡,比店里買省下大半開銷;騎車體力消耗大,不懂英語的她,就觀察當?shù)厝顺YI的巧克力,照著包裝囤貨;水果貴,她就在沿途的果園多買些。
“我好像把年齡給忘了。”騎行的苦與甜,被李冬菊在各個短視頻平臺上記錄下來,她珍藏的回憶被更多人看到。
也常有團隊與她談合作,接廣告,但她想留住騎行的初心,保留一份自由:“我不想為了漲粉,丟失了騎行路上的美好。”
接觸網(wǎng)絡(luò)讓她收獲了很多驚喜,同時,她也苦惱于個人生活被窺探、評價:“你都這么大年齡了,還折騰什么啊?”故事日新月異,去嘗試不只是年輕人的權(quán)利。談起“麥子阿姨”與自駕阿姨蘇敏,李冬菊說:“她們很棒”。
在沒有跨國騎行的這幾年里,她背包去了尼泊爾、孟加拉、泰國、馬來西亞、柬埔寨,并整理游記、做騎行攻略、學習戶外生存和拍攝剪輯。
如今,67歲的李冬菊打算繼續(xù)出發(fā),從新疆的烏魯木齊,到哈薩克斯坦、吉爾吉斯斯坦等中東、中亞國家。
“我想趁著自己現(xiàn)在身體還能吃得消,努力完成我騎行100個國家的夢想。”李冬菊說。